使用虚假身份证进行婚姻登记的婚姻效力 |
分类:时事点评 时间:(2015-07-06 11:24) 点击:355 |
【案情简介】 葛女士(1974年12月12日生) 与黄某(1972年6月14日生),于1997年3月经人介绍相识,并确立恋爱关系,两人未办理婚姻登记,于2001年9月27日生育一男孩。为给孩子上 户口和办理入托,葛某要求与黄某补办婚姻登记手续。因为黄某在1994年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进行网上追逃,黄某担心用真实姓名进行婚姻登记被公安 机关查获,隧找黄牛办理了名为彭某(1970年12月5日)的假身份证和户口本,并用该虚假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于2003年10月23日在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。2012年,黄某因故意伤害法院判决有期徒刑15年,葛某于2014年4月到法院起诉,要求与彭某(又名 黄某)解除婚姻关系并请求判令二人之子由抚养。 【观点分歧】 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葛某起诉与彭某解除婚姻关系? 观点1.由于结婚证登记的双方系葛某和彭某,而非黄某,黄某系冒用他人身份信息,使用虚假身份证和户口信息骗取的结婚证,因此葛某和黄某之间的婚姻应属于无效婚姻。 观 点2.由于原、被告间虽然领取结婚证时,其中一人使用虚假身份信息,结婚证登记信息非原、被告双方当事人,但原、被告已经共同生活,存在事实上的婚姻关 系,虽然形式要件上存在一定的瑕疵,但不足以达到否认其婚姻效力的程度,葛某与黄某的婚姻是合法有效的,应当认定为合法婚姻,作为普通离婚案件处理。 观点3.由于原、被告的婚姻生活并未从形式上得到行政机关的确认,缺乏形式的有效形式,因此葛某请求离婚,法院不应受理,如已受理,应当裁定驳回起诉。当事人可以按同居关系,主张解决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等问题。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。 众 所周知,婚姻登记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,是对既有法律事实的确认。一个合法有效的婚姻登记行为既要符合婚姻登记的形式要件,也要符合婚姻登记的实质要件。根 据我国《婚姻法》的规定,结婚双方只要出于自愿、达到法定结婚年龄、没有禁止结婚的情形,就可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婚姻登记。我国《婚姻法》第十条规定: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,婚姻无效:(一)重婚的;(二)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;(三)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,婚后尚未治愈的 ;(四)未到法定婚龄的。同时《婚姻登记工作规范暂行条例》第四十六条规定:除受胁迫结婚之外,以任何理由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,婚姻登记机关 不予受理。因此对于婚姻登记程序瑕疵的,另一方当事人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婚姻登记的,婚姻登记机关并无直接做出撤销登记的权限。从上述法律条文可以看 出,《婚姻法》用穷尽式列举的方式明确婚姻无效的四种情形,表明我国《婚姻法》致力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,尽量减少否定社会生活中婚姻效力。因为当事 人的婚姻登记一旦被确认无效或撤销,将自始无效,婚姻当事人自始不存在婚姻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,男女双方当事人因婚姻关系而取得的各种人身权益将随之丧 失,同时还会波及当事人的财产权。葛某与黄某的婚姻显然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情形,虽然存在着登记瑕疵,但是不应就此否认其婚姻效力。 在 现实生活中,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结婚登记,结婚证上登记的主体与实际共同生活的主体不一致的情形屡见不鲜。结婚证是民政机关对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男女双方 要求结婚的一种行政确认,其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,针对特定对象,仅仅对结婚证上载明的主体有约束力,而不应及于他人。如果结婚证上载明的主体对结婚 证效力提出异议,可以提起行政诉讼,撤销该婚姻登记行为。若实际共同生活的当事人请求离婚的,由于其结婚登记存在瑕疵,结婚证上载明的结婚双方非实际参加 诉讼的双方,其请求离婚的双方与结婚证上载明的主体不符,无法判断双方是否存在婚姻关系,法院不能对其婚姻效力进行确认,故应当裁定驳回起诉。若当事人主 张解决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等问题,法院可以依法进行继续审理。若双方当事人是在1994年2月1日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,可按照事实婚姻处理。
该文章已同步到:
|